华夏民族是一个非常讲究、非常注重礼仪的民族。生、老、病、死是人生必需经历的,是无关乎一切荣誉、财富、权势的。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面对生的喜悦和死的悲痛。生与死为人生两件大事,生为起点,死为终结。
本来不想写这类沉重的话题,一则作为风水师,有些客户会问到此类问题,可见对丧葬礼仪知之甚少。二则作为中国人,对丧葬祭奠礼仪尤为重视,丧葬礼仪文化也是对逝者的告慰。三则是对于现在的70后、80后来说,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丧葬礼仪,还是可以增长一些知识和礼仪文化的,更不要说现在的90后或00后对丧葬文化的缺失。本着这个目的整理了一些丧葬礼仪方面的文化知识。
一、临终搬铺
气如游丝,魂魄未离之时,需要将将死者由卧室搬到厅堂。厅堂(客厅)为家中最好的地方,死者只有死在家中最好的地方,魂魄才能得到安宁。民俗说法:死于睡床之上,冥魂将被吊在床上,不得解脱,只有死在临时铺设的,家中主位最好的厅堂之中,魂魄才能得到安宁,灵魂才能升天,往生善道,否则会忧扰生者。需要注意轻挪慢动。
同时应为临终之人擦洗身体,更换寿衣。在此绝对需要注意的是,寿衣禁止使用任何皮毛制品,恐来世转为兽。
如果临危之人在医院,临终搬铺一节可以省略不记,但擦身、更换寿衣依然,最后送入太平间。
接下来就是“小殓”,小殓是对死者上路升天的最初准备。
上篇讲了人之将死,魂魄未离时临终搬铺,穿戴寿衣的细节,接下来说说小殓有那些细节与丧葬文化。
二、小殓
初终,要为死者口中放入咽口钱,咽口钱寓意大富大贵之意,来世可以做富贵之人。也寓意者后辈子孙能得先人的保佑而富贵殷实。一般咽口钱多为铜钱或玉石。
为死者修容净身,修容净身即为体体面面的,干干净净上路,同样寓意者来世可托生到书香之家,这也是千百年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理念在作祟。修容净身要男理发,女梳头,洗脸、沐浴。所谓洗脸是象征性的用棉花擦抹三下,沐浴是前胸七下,自下而上,后背八把,自上而下,俗称“前七后八”,也有前八后九的,寓意前七后八,洗完下榻;前八后九,穿上就走,无需留恋阳间,洗尽阳间的恩恩怨怨之意。
接下来死者两手中要放打狗干粮,如馒头、糕点之类的,以防升天的路上遭恶狗阻扰,同时用烧纸把死者手包好。两脚换上装老鞋,用麻绳绊好,整理妥当后,用黄或白布从头到脚盖好,这个期间还应该放倒头饭、祭品、香烛、长明灯。
此时儿女要日夜守候在灵前,时刻不得离开,为死者“送终”,儿女送终是孝道,无人送终则有断子绝孙之嫌。送终之人七日内不可入他人之家,以防给他人带去晦气。
初终,也有一些地方习俗宁放鞭炮的,也有一些地方习俗是放声悲哭,呼叫亡人,俗称“叫魂”。此时儿女孝子应跪在亡者脚下置盆烧倒头纸、落气纸,要一张一张的烧,也叫送路钱,以备死者路上收买挡路的孤魂野鬼,黑白无常之用。
长明灯也叫过桥灯,旧时多用菜油灯,先多用白蜡代替。传说通向地府的道路黑暗无光,点上长明灯可以照着死者行走,这盏灯要一直点到出殡下葬为止,期间绝对不能熄灭,要儿女们轮流照看。
倒头饭,倒头香是指初终后煮一碗半生半熟的米饭或馒头,称为倒头饭,饭上或馒头上插上三炷香称为倒头香。
以上所有事情收拾停当后谓之小殓,如移尸太平间,一切同上,只是烧纸钱、长明灯等项,可视太平间规定而定。
以上是一些北方地区小殓的丧葬习俗,这也视当地丧葬习俗而定,俗话说十里不同音,三里不同俗,绝非一致而论。丧葬文化中,主要从挂孝报丧来解读一些丧葬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