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简介
土家族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等县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宣恩、利川、恩施等县(市),重庆市的酉阳、秀山、黔江等县,以及贵州省的印江、沿河等县。
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三大名锦之一。
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传统舞蹈有“摆手舞”、“八宝铜铃舞”及歌舞“茅古斯”。乐器有唢呐、木叶、“打家伙”等。
关于土家族的来源,目前说法不一,一说为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鸟蛮的一部;另说是唐末至五代初年(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
从秦到清的漫长历史中,土家族深受封建王朝的影响。其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阶段是秦至隋的郡县制时期;第二阶段是唐宋时期的羁縻州县制时期;第三阶段是元明至清初的土司制时期;第四阶段是中晚清的改土归流时期。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
赶年节
土家族赶年节时间在每年腊月二十九日,比汉族春节早一天,故名“赶年”。关于赶年的来源,有个传说:明嘉靖年间湖广土司调兵征讨倭寇,并商定在趁敌人过年之际发起进攻,人们只好提前过年。另一传说是倭寇要趁过年之际来进攻,人们只好提前一天过年,以防备敌人来犯。后来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便逐渐演变成赶年。据《鹤峰州志·风俗》记载:“土户覃、田二姓,土司时于除夕前一日祀神过年,今多仍之。”说明改土归流以后,土家族仍然普遍保留赶年习俗。有些地方过年杀猪接祖时,要把猪放在门背后,用蓑衣盖上,―人持刀在门角等待,若有人从门前经过,就持刀追赶,赶上了一定要拉回到家中吃一顿酒肉。过年时,堂屋用青布遮起,祭祀的饭上放腊肉、粑粑、上面插松枝、梅花,并在小竹篮内装许多筷子。青布表示军营,筷子表示箭,以示不忘当年战争的情景。有的地方饭前由家长拿吹火筒,在屋前屋后呜呜吹奏一阵,象征当年出征前召集兵士集合的号角。传说当年提前打仗,边走边吃东西,所以现在人们吃肉要切成大块的。三十晚上要守岁火,火堂中所烧的大树疙瘩不能烧尽,十五日送到土地庙。初一要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则拜友邻。节日还要举办摆手舞、花鼓灯等文娱活动。
打春节
打春节又称鞭春节、三坛节,四川省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土家族节日。时在每年立春日,人们通过节日活动,希冀能消灾除邪,风调雨顺,五谷丰盛。同时宣告一年的春耕农忙已来临,应该抓紧时间做好耕耘准备。
据说,此节日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石柱县衙规定“打春节”分春秋两次,二月五日为“农民节”,十一月十六日为“报功者”。后来又合并在立春日举行,节日期间有土戏、土地戏灯、道琴,清唱、川戏等演唱活动,还有彩亭、彩莲船、龙灯、蚌壳花灯、舞板凳龙、狮子滚绣球等。待三声炮响,鞭炮锣鼓齐鸣之后,各彩队相继出发游行。披红挂绿的三匹彩马在前,由二十八人手执二十八兽的模型随后,再依次是纸扎的彩色“春牛”,人饰的“春官”五谷仓,以及板凳龙、龙灯、狮灯、蚌壳花灯队伍,后面是神龙乘坐的八抬大轿、轿前是捧“天印”的童男童女,轿上插满春花。轿前两名歌手相对演唱道白,轿后十一名“春花姑娘”随之合唱。歌词内容多是农家谚语、山歌、民歌、历史典故和鼓励人们辛勤耕耘夺丰收等。队伍到达预定地点,在彩亭前设香案、向“神”三鞠躬后,便开始扮耕。人们给“春牛”套上犁,由成人搀扶小孩作犁田架式。香案前观众争撒五谷种子。之后,“春官”高诵:”一打春牛头,恭泰民安;二打春牛腰,风调雨顺;二打春牛尾,五谷丰登。”然后把“春牛”打坏,人们争先撕扯“春牛”残部,抢到一片者认为会告样如意。
三过年
湘、鄂、川、黔(Qián)边界上土家族居住的一些地方,每年要过三次年:腊月二十九(或二十八)“过赶年”;农历六月二十五过“六月年”;十月初一过“十月年”。
汉族过大年都在除夕晚上,土家族人提前赶着过年,所以叫“过赶年”。“过赶年”的晚上,寨里烧起冲天大火,调年旗高高飘扬,男男女女围着旺火跳摆手舞,唱调年歌,舞“毛古斯”。这种“过赶年”的爽(shuǎng)快、红火劲儿,别有一番情调。
民间传说,古代土家族人原住江西一带,因不堪忍受官府、财主的掠(lüè)夺、欺压,他们迁移到现在居住的地方。这里有大树可盖吊脚楼,有清泉可酿“苞谷烧”(家制白酒),能够安居乐业,值得欢庆一番。于是,新落居的土家族人就决定先过一次年。这一天是农历六月二十五,就叫“六月年”。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劳作,土家族人迎来了新家园第一个丰收的秋天。这样,他们又在农历十月初一过一个“十月年”(这自然也与他们的祖先--楚人以十月为岁首的“十月年”有关)。
四月八
四月八是土家族的另一大节日,即在农历的四月初八或四月十八过节,有的地方分为“小四月八”和“大四月八”。过节这天,土家山寨杀猪宰羊打粑粑,亲朋戚友均被请来过节,十分隆重。传说四月八这天是牛王下凡的日子,因此,“四月八”是土家族祭祀牛王的节日,土家族为了表达对牛王的感激之情,到这一天,耕牛休息,犁耙挂起,还要给牛煮饭、喂鸡蛋,主人给年送吃这些东西时,用土家语唱《祝牛王词》,有的《祝牛王词》这样唱着:界上最好的是你哩,最苦的是你哩。
拖了一年的犁耙,嘴巴里吃的是青草。
二、三月夜里哩,落大雨像瓢倒。
主人要摸黑整田哩,火把绑在你的角上。
雷公也助威哩,吼得地皮也震动了。
主人拼命鞭打你哩,就搓的缆索已扯断了。
看看你那架枷档的地方,看看你拖缆索的地方。
活肉变成了死坨坨,你口里没有半句牢骚。
唱到这里,主人和牛一起流泪。还有些地方把四月八当作是祭婆婆神、嫁毛虫的日子,祈求莫起病虫害,保护五谷丰登。
六月六节
土家地区内各处六月六节内容不同。湖北的清江流域,六月六为向王节。人们焚香烛、放鞭炮、备酒肉、祭祀向王——廪君,祈求他保佑人们在水面上航行平安。利川、龙山等地的土家人相信黑神能驱邪除秽、消灾免病。六月六这天燃烧香烛,抬着披红挂彩的黑神游行,名曰“烧黑神”。湘西严姓的土家人在六月六这天过年。有部分土家人认为六月六日是太阳的生日,要敬祭太阳神,祈求太阳神赐给阳光,温暖万物,确保丰收。有的地方又以六月六日为吃新节,人们煮酒杀牲敬神,感谢、祈祷神灵赐与丰收。?
土家人的大小节日中,有些是土家人与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共同拥有的,但土家人却赋予这些节日独特的内容与风情。
七月半
土家族人过七月半,和客家不同,不是过七月十五,而是过七月十四。过七月半,主要是祭祀,也叫“赶云南大会”。传说,古时候由于战乱,部分土家族先民流入云南,终身不归,在外亡人,成了野鬼。他们的家人对他们十分怀念,当在稻谷,苞谷等所有大秋作物即将成熟时,家人对在外亡人的思念之情油然倍增。因此,每逢七月半,先到村外向云南方向烧香纸,深情地呼唤亡灵:“老人家,你快回来吧”边喊边回家,喊到家门口,在大门外面坪场再用酒肉、新鲜稻谷、苞谷供奉和烧香纸祭祀(因在外的亡灵不能进屋上神龛同祖先列位),以示在外亡灵回到家乡“吃新”。到了傍晚,还要备办一些稀饭,烧些钱纸拌在里面,在大门外远点处洒完,叫做洒“鬼稀饭”。表示在外亡灵要回云南去了,家人给他们送些盘缠赶路,赶“云南大会”去。
土家族人,除过上述主要的民族节日以外,还要参加过汉族的节日,但同汉族过这些节日的时间和含义上有所区别。如五月端午节,有大端午(十五日)、小端午(初五)之分,九月重阳节,有大重阳(十九)、小重阳(初九)之别等等,具有土家族人自己的特殊含义。
打糍粑节
打糍粑节是湖北省土家族民间传统节日,于毎年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举行。当晚,人们聚在某家院内用树疙瘩牛火,儿童围火歌舞,大人则在屋甩忙碌。成双成对的小伙子围着石粑槽或木粑槽站定,人数两个、四个或六个,以双数象征吉利,他们手里都拿着木锤,起劲春着槽里已经蒸熟的糯米。糯米粑要一口气打好,中途不能换人,小伙们流的汗越多,表示来年的雨水就多。糯米粑打好后,要捏成圆盘状,男人们要拿些来献给袓先,同时还有一碗肉、贺菜和筷子,然后烧香纸、放爆竹,行过敬神礼后,拿献祭的最大一块糯米粑给打粑的小伙们,小伙们必须吃掉以示对主人的尊重,然后再上另一家帮忙。谁帮得多,来年福气就多。
调年会
调年会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节期三至五天。主要活动是祭祀祖先、祈求丰收以及歌舞娱乐。如今祭祀仪式大为简化。祭毕,歌舞娱乐。活动开始时,长号、唢呐齐奏,并鸣火枪、三眼铳等,接着是龙灯、狮子舞、彩船、蚌壳灯表演。还要表演闯驾进堂、纪念八部、兄妹成婚,迁徙定居、送驾扫堂和跳“茅谷斯”等再现历史生活的歌舞。跳“茅谷斯”时,舞蹈者身披稻草衣,戴稻草帽边走边跳。晚上,请来的巫师头戴凤冠、身穿罗裙、手舞铜铃金刀,在台上高声念咒。念毕,篝火舞会开始。盛装的青年男女在篝火旁踩起“薅草铜锣”的节奏,表演摆手歌舞,摆手舞有大摆手、小摆手、单摆、双摆、回旋摆等多种舞姿。过去的调年会有固定的摆手堂和调年坪。调年会期间,小伙子要向中意的姑娘讨婚期,并送给姑娘一条带尾巴的猪腿,意在好事不可断绝,要留有尾巴。
冬月节
冬月节是湖南省龙山县洛塔一带土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日举行。届时,人们在吴着像前,置供献牲,焚香明烛,跪拜叩首,行祭祀之礼。当地土家族相传,此口是本族首领吴着的忌日,吴着死于龙山县的洛塔,因此,洛塔一带的士家族,每逢此日,则举行祭祀仪式,以表怀念之情。
谷神节
谷神节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举行。届时,人们把犁、耙、锄和镰等农具放在堂屋门口的正中央,然后点上香火、供上肉食和酒,全家人跪拜行礼。也有的村寨则带上祭品到田间祭田神,还有的村寨到山上祭山神,目的都是为了祈求丰收。
女儿会
女儿会又称妇女会,湖北省恩施、鹤峰、宣恩等地土家族民间节日。各地的节日时间不一,有在农历五月初三的,有在七月十三的,也有在八月十五的。这天,主要是未婚青年男女赶场集会,因已婚女性也参加,故称“女儿会”、“妇女会”。妇女们穿红戴绿,比美争妍,把自己所有好衣裳都穿上,长的穿在里边,短的穿在外边,一件比一件短,好让所有的衣服都被人看见。这天青年男女可尽情谈情说爱,已婚女子也可和过去的情人畅叙旧情。女儿会是古代土家族青年男女冲破封建婚姻争取恋爱自由的遗风。过去很多地方都流行,现在只有部分地区残存。在节日里,青年男女通过对歌、交谈,彼此有情有意,然后经父母同意,即可订下终身。
祈禳节
祈禳节是土家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三日至初七日间择日举行,节期为三天。届时,全村寨男女老幼聚集于鬼堂前,杀猪置供,焚香摆酒,由掌坛梯玛(巫师)主持祭祖仪式,以求袓先保佑,得以祈福禳灾。祭毕,人们跳起摆手舞以娱神祗。随后上演被称为“茅谷斯”的原始戏剧。表演者身着用稻草编成的衣帽,在锣鼓等乐器伴奏下,载歌载舞,其内容有扫堂舞、猫儿跳、磨鹰展翅、砍火畲、赶野肉、钓鱼、打粑粑、学读书、接婆娘等。
射虫日
射虫日是湖北省西部土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惊蛰前一天举行。当地土家族认为,惊蛰一过,冬天蛰伏的虫类复活,危害庄稼,故在此前一天,要用炭灰在地上画出弓箭的形状,意为射尽害虫,免遭虫灾,求得丰收。
太阳祝生节
太阳祝生节是土家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举行。当地民间相传:六月初六日是太阳的生日。在很古的时候,有一次洪水过后,地面到处都是淤泥,管开天的张古老叫十二个太阳出来晒淤泥,虽然淤泥被晒干,但草木因曝晒而枯焦。张古老叫太阳回去,太阳执意不肯。一只青蛙沿着齐天髙的马桑树爬到天上,吞食了十一个太阳,在吞食最后一个肘,有人一棒将马桑树打弯,最后一个太阳被打下海去。从此就不分昼夜四季。红冠公鸡说:“我是太阳的弟弟,我去把太阳从海里喊出来!”于是,它站在山坡上,朝着东方,引颈长鸣三声:“太阳哥——哥!”将太阳从海里喊了出来。由于长久没出太阳,许多衣物发潮长霉,人们纷纷将其搬出晾晒,并把公鸡喊太阳出来这一天定为太阳生日。届时,各家各户都要将室内的衣服物品拿出来暴晒,可以防虫蛀,防霉烂。
尝新节
尝新节是云南省宾川县土家族民间节日,每年中秋前后,各村寨根据庄稼成熟情况,择吉日举行。尝新,即品尝新收获的谷子。节日早上,妇女们下田捋稻谷,男子在家杀鸡宰羊。所杀的猪最好是刚满两个月的小猪。捋来的新谷子,焙干后舂成米煮新饭。煮时,由年长者拿一碗旧米与新米同煮,表示年年有余,新米旧米接着吃。饭熟后,第一碗饭要给狗吃。传说玉皇大帝原来是把稻谷赏给狗的,而狗又让给人栽种,故尝新时必须让狗先吃,意在不忘记狗的恩德。因这天是收获的喜庆日子,人们喜欢在这天举办定婚仪式。男女青年在节日这天,相邀出去玩乐,老年人则在家中对亲家。如果双方同意,便喝下互敬的米酒,定下儿女的终身大事。
牛王节
土家族牛王节时间在农历四月十八日。节日里,人们盛装来到牛王庙,供酒、肉、米粑,并焚香祭祀牛王,同时放鞭炮、吹唢呐、跳摆手舞。传说所祭祀的牛王是被玉皇大帝从天庭里贬谪下凡来的。过去土家族过的是刀耕火种的生活,粮食无保障。有一年大旱,饿殍遍地,臭气冲天。玉皇大帝问众天官是什么这么臭,有的天官说这是凡人庆贺五谷丰收办道场,杀猪宰羊的味儿。牛王则实报是死人尸体的臭味。同时要求下凡替民耕地。玉皇大帝同意,并说只准凡人三日一餐。牛王下凡耕地,粮食牟收后教人们一日三餐,同时与五谷神商量,让谷物每穗结九九八十一粒。牛王回天庭秉报成绩,玉帝怒诉他违反圣旨,贬他来到凡间,长期耕地,只准吃草,不准吃饭吃肉;吃草还要吃了吐,吐了吃。后来人们感激牛王耕种之恩,为它修庙,并定四月十八日为牛王节,在这一天让牛休息,并配以精良饲料,有的人家还给牛披红挂彩,到牛王庙杀猪宰羊祭祀。
马节
马节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传统节日,时在每年农历正月的马日这一天。节日以跳马舞为主要活动。所用的“马”以松枝扎马身,枇杷叶作马耳,竹子作马头。舞时一人骑“马”,一人牵“马”,“马”前一人持大刀,一人拿手旗;马后是一项内坐判官老爷的轿子。舞蹈时,演员们演出马跑、马嘶、马踢、马打滚以及骑马打仗、冲锋、刺杀等动作。舞毕,便问判官:“瘟疫湿气收走了没有?虫旱灾害收走没有?五谷丰收不丰收?”判官故意答错,以招致观众上前“杀”倒判官。节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驱逐瘟神,以保新的一年人安谷丰。
洗神节
洗神节是湖北省鄂西一带土家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举行。土家族民间信仰白虎神和大神、二神、三神等神祗,平日将其画成神像,置于神龛上。届时,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杀猪宰羊,举行洗神仪式。先置三牲祭礼,后焚香明烛。俗称“老师子”的男巫手持司刀和会牌,口吹牛角号招神,跳傩舞驱邪,并从地里取出一个土罐,打开盖子向四处扬洒,俗称“放兵”,以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随后一群青年男女登场耍火棍,众人载歌载舞,通宵达旦,尽兴方散。
族年
族年是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交界地区土家族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一日举行。这一天,人们杀猪宰羊,打糍粑、打豆腐、买酒,邀请亲友前来过节。青年男女则聚集在一起,呜锣击鼓,唱歌跳舞。其中摆手舞最具特色,舞姿朴实:节奏鲜明,人数可多可少。现在,族年又加上了新的活动内容。关于族年来源的传说有两种:一说是古代土家族一位祖先,外出戍边多年。有一次他捎信说要赶在正月初一回家过年。家里为此通知了许多亲友来家等。谁知他到家时却已经是七月初一,家里人又重新通知亲友,并杀猪宰羊重过正月节。从此,每年农历七月一日,当地土家族便筹办酒席,宴请亲友,逐渐形成节日。另一传说是很久以前,有一个青年,机智勇敢,在七月一日把地主家一头猪赶来给穷人们杀吃度过饥荒。地主带领官兵来找麻烦,人们把官兵赶跑了。以后,人们便在这一天杀猪隆重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