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大师算命
乾坤网(原易灵算命网) > 大杂烩 > 佛教 >

盂兰盆节在佛教中有什么含义?

易灵算命网 时间:2016-05-30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现在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佛教常识吧。

盂兰盆节在佛教中有什么含义?

  盂兰盆节在佛教中有什么含义?

  今天是盂兰盆节,我们分享一下相关的佛经。

  2013年简单分享过一次佛说盂兰盆节,当时主要是参考华严宗五祖唐朝宗密法师的盂兰盆经疏。

  这次我们来参考净土宗九祖明朝蕅益大师的盂兰盆经新疏。

  经文出自:

  乾隆大藏经、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299部

  佛说盂兰盆经一卷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末学挑祖师的注疏来参考,由于篇幅问题,我们会挑选部分内容来说,希望大家能够去读祖师的原着。由于有佛经,又有注疏,我们为了方便区分,前面会加上标识区别。

  【疏】此经以法供为名。自性三宝为体。孝慈为宗。拔苦与乐为用。大乘为教相。原夫人世福田。莫尚乎三宝。出世道法。莫先乎孝慈。欲报深恩。莫要乎与拔。欲成济度。莫大乎盂兰。是以目连道满。首思乳哺之恩。大圣垂慈。广示法供之式。时必择夫自恣。德乃藉于众僧。

  蕅益大师为佛说盂兰盆经这部经判教:

  法供为名,自性三宝为体,孝慈为宗,拔苦与乐为用,大乘为教相。

  简单来说,这部经是教我们慈孝父母,让我们拔除父母的痛苦,给予父母快乐,这也是培养慈悲心,让自己的发心逐渐增广,逐渐能够发出菩提心,不仅仅为自己求安乐,而是要发心成佛普度众生,这就是大乘佛法。

  一个人如果连对自己有大恩的父母都不孝顺,都生不出慈悲心,那就很难让他去普度众生了。

  人世间的福田,三宝是最殊胜的;

  出世道法,又以孝慈父母为先;

  如果要报父母的深恩,那就应当将他们拔出生死苦海;

  如果要超度过世的父母,那么《佛说盂兰盆经》就是最好的一个指引。所以目连尊者证了阿罗汉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报答父母哺乳之恩。佛祖慈悲,为我们详细说了供僧的方式;供僧的时机来讲,最好的时机就是七月十五自恣日。

  【疏】初就事释名者。即是盂兰盆。法供之名也。盂兰。乃是梵语。正云乌蓝婆拏。此翻救倒悬。谓三涂剧苦。无可喻陈。借喻倒悬。此法一兴。倒悬斯解。名之为救。盆字是华言。乃贮食之净器。一切碗钵。通名为盆。后人不达。作一大盘。众食尽着于中。普同供养。此则大违律制。众僧不飨。以凡圣虽殊。俱不触僧伽食器故。今言盂兰盆者。谓以种种净洁碗钵。贮种种净洁美食。供十方僧。能救慈亲。犹如倒悬之苦。倒悬是所救。盆是能救。能所合称。名盂兰盆。又以所从能。即名此盆为救倒悬盆也。

  盂兰盆是法供的名称,盂兰是音译,意思是救倒悬。意思是说,亲人在苦不堪言的三恶道受苦,好像是被倒吊着一样,你一用这个方法,就能把他们解救出来。

  盆是汉语,意思是装食物的器具,一切的碗啊钵啊碟子啊,都可以叫做盆。

  后人不明白,就用一个大盆子,把各种食物都混在里面,供养大家,这个做法是不正确的。

  现在说的盂兰盆,就是用各种洁净的餐具,装上各种洁净的美食,来供养十方僧众。

  十方僧的意思是说以平等心对待任何有缘的僧众,而不是特别指定只供养某一位高僧。对于我们来说,你可以去当地的寺庙,以平等心去供养寺庙中的每一位僧众。

  【疏】三就事明宗者。戒虽无量。以孝为宗。万行虽多。以孝为首。所以释迦旷劫。常修报恩之行。目连成道。即念乳哺之恩。当知非但成道之后。方念其亲。实因报亲因缘方修圣道。如地藏菩萨。昔为婆罗门女。为度母故。发大悲心。生界未空。誓不先成佛道。诸佛菩萨。发心因缘。大率如此。申此孝义。即有二种。一世间孝。二出世孝。

  辩体的内容我们跳过,看看明宗的内容。

盂兰盆节在佛教中有什么含义?

  戒虽无量,以孝为宗,万行虽多,以孝为首。

  所以佛祖旷劫以来经常报父母恩,我们之前分享了几百个佛经故事,大家都有很直观的感受了。

  大目犍连尊者刚刚证果,就想着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要知道,并不是说他成道之后才想起来要报答父母,而是为了报答父母的深恩才去修行啊。

  地藏菩萨,以前是婆罗门女,为了度化母亲,发了大悲心,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诸佛菩萨,他们发菩提心的因缘,大概都跟报父母恩有关。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写的劝发菩提心,里面介绍了十种发心因缘,念父母恩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念佛恩。

  说明佛教对孝敬父母是非常重视的。

  孝顺的含义,从佛法的角度来看,有两种:

  世间孝,出世孝。

  【疏】世间孝有三种。一能尊亲。谓自成圣贤。亦能喻亲于道。如大舜等。又继志述事。如武周等。二不辱其亲。如曾子启手启足等。三能养其亲。如必有酒肉等。能尊亲者名为大孝。亦名达孝。亦名至孝。即是世间孝之极致。然虽宗庙飨之。子孙保之。不能使其亲。出轮回苦。证常住乐。圣人设教。曲随物情。杨叶止啼。为出世孝作弄引耳。

  世间孝有三种:

  1、能够尊重父母。自己成为圣贤,又能善巧方便地引导父母走上正道。

  2、不让父母蒙羞。

  3、能够赡养父母。

  第一种尊亲的属于大孝,又叫达孝,又叫至孝。意思这是世间孝的极致。

  但是呢,即便是为父母建立宗庙,子孙定期祭祀,却也不能让亲人出离轮回之苦。

  圣人设立教化,都是观机逗教,好比用杨叶哄哄哭啼的小儿,说世间孝也是为了给出世孝做引子。

  【疏】出世孝复有二义。一直明孝道。二以慈成孝。直明孝道者。即有四种。一尽心供养。二诱令修善。三劝令舍恶。四令证道果。

  出世孝分两种:

  1、直明孝道

  2、以慈成孝

  其中直明孝道又包含四种:

  1、尽心供养

  2、诱令修善

  3、劝令舍恶

  4、令证道果

  【疏】尽心供养者。如五分律云。若人百年之中。右肩担父。左肩担母。极世珍奇衣食供养。犹不能报须臾之恩。从今听诸比丘。尽心尽寿。供养父母。若不供养。得重罪也。

  尽心供养:

  五分律当中这样说,即便有人在百年当中,右肩挑着父亲,左肩挑着母亲,用世界上最珍奇的衣服饮食来供养父母,依然不能报答一丝一毫的恩情啊。从今以后,诸位比丘,应当终身尽心供养父母,如果不供养父母,就是重罪。

  这个是出家人的戒律,我们不要以此去评价出家人。

  但是这条戒律,对于在家人来说,也是一样的适用,或者说更加的适用。

  【疏】诱令修善者。如佛说孝子经云。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尽孝养。犹为不孝。能令二亲。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朝奉而暮终者。是报重恩。毗尼母经云。父母若贫。先与受归戒已然后施与。又自修善行。亦名为孝。如骂意经云。人持戒。乃孝顺报父母恩耳。何以故。不杀万物得长生。不盗物皆富。不媱不乱。不欺皆信。不饮酒皆净。父母有时堕是中。便安隐也。

盂兰盆节在佛教中有什么含义?

  诱令修善:

  佛说孝子经当中这样说,如果不能用三宝来度化父母,虽然你尽心赡养,还是不孝啊。

  如果你能让父母离恶向善,归依三宝,奉持五戒,那么即便你早上供养,父母晚上就已经离开人世,那也是报了重恩。

  毗尼毋论当中这样说,父母如果贫穷,那么你先让他们归依三宝受持五戒,然后再给他们钱财,让他们自己修善,那也叫做孝。

  佛说骂意经当中这样说,一个人持戒,那就是孝顺报答父母之恩的表现啊。

  为什么呢?

  因为你不杀生,万物得以生长;

  你不偷盗,众生都不会因为你偷盗而受损;

  你不邪淫,所以众生不会因为你而淫乱;

  你不欺诈,所以众生都能讲诚信;

  你不喝酒,所以众生都得洁净;

  因为父母过世之后,有时候也会堕入其中,这样就能得到安隐,那就是孝顺。

  印光大师以前说过一个故事,有人的母亲过世了,托梦说自己投胎做了一头猪,希望儿子救命。等儿子根据梦中指引赶到之后,母亲投胎的那头猪已经被屠夫杀掉了。儿子非常悲痛,于是从此不吃猪肉了。

  你这样想,如果你杀生,搞不好你所杀的就是你前世的亲人呢。

  据说文殊菩萨有一次点化一位屠夫,这位屠夫杀猪的时候,猪都拼命挣扎。菩萨说,我来帮你啊。于是菩萨就叫了屠夫过世父亲的名字,一头猪就屁颠屁颠的跑过来了。屠夫吓了一跳,说这头我不杀。

  然后菩萨又叫了屠夫过世母亲的名字,又一头猪跑过来,屠夫又吓坏了,说这头也不杀。

  菩萨叫了好几位屠夫过世亲人的名字,他们都集体投胎做猪了。屠夫发现自己所杀的都是自己的亲人,于是从此就不杀生了。

  关于淫,你可以这样想,如果你去外面花天酒地,淫人妻女,搞不好那个女子就是你过世的母亲、过世的奶奶投胎的,你的淫心是不是能够熄灭呢?

  【疏】令舍恶者。如孝子经云。若亲顽闇。不奉三尊。凶虐残戾等。子当极谏。以启悟之。若犹未悟。即为开化。牵臂引类。示王者之牢狱。诸囚之刑戮。若复未移。悲泣啼号。绝不饮食。亲虽不明。必惧子死。当强忍伏。心修正道。儒礼亦云。父母有过。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也。

  劝令舍恶,好比孝子经所说,如果父母顽冥不化,不尊三宝,凶残暴戾,那么子女应当极力地去劝谏,希望让父母醒悟过来。如果他们还没有醒悟,那就应当想办法劝导他们,用案例警醒他们。

  如果还是没有转变,那就可以悲泣绝食,以死劝谏父母。

  父母虽然不明道理,但是都怕子女死亡,所以可能会勉强忍下来,去修行正道。

  就好比之前说过的佛祖和十力迦叶尊者的故事,佛祖作为儿子,劝导父亲不要杀生,父亲不听,于是儿子就以死劝导父亲行善。

  这个方法应当慎用,不要用过于激烈的方式,应当用相对缓和的方法。

  儒家礼记也说:父母如果有过错,子女再三劝谏父母都不听的话,子女就可以哭哭啼啼地跟在他们屁股后面。

  【疏】令证道果者。如净藏净眼之于妙庄严王。释迦世尊之于净饭父王。及摩耶夫人等。

  令证道果:就好比佛祖对净饭王和摩耶夫人,让他们得道证果。

  对于我们来说,可以引导父母修净土法门,让他们往生极乐世界,这也是出世孝。

  【疏】此四种孝。即顺四悉檀意。初之一种。同于世间。第三能养。令父母得欢喜益。但世间孝养。多事杀生。重结怨业。出世孝养。清净无过。是为异也。修善舍恶。同于世间。第一大孝。令父母得生善灭恶二益。若自修善行。亦名为孝。即同世间。第二不辱其亲。但儒明不辱。止据现生。佛戒功能。济度累劫。是为异也。令证道果。世间所无。能令父母。得入理益。前三为权。此一为实。就入理中。更约生灭无生无量无作。科简权实。义多无尽。今经约迹。一往属权。约教约理。定须归实。未有如斯哀请。救出苦轮。而犹终滞人天伪果者也。

盂兰盆节在佛教中有什么含义?

  尽心供养、诱令修善、劝令舍恶、令证道果,这四种出世孝,也符合四悉檀的含义。

  悉就是遍,檀就是布施,四悉檀意思就是佛祖用四种方法遍施一切众生。

  世界悉檀、各各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尽心供养,跟世间孝的第三种能养相似,都是让父母欢喜,但是呢,世间孝的能养,经常会杀生,为父母结下恶缘,出世孝养,清净没有过错,这中间的区别很大。

  修善舍恶,跟世间孝的第一种大孝相似,能够让父母得到生善灭恶这两方面的利益。如果子女自己修善,也叫孝,跟世间孝第二种不辱其亲相似。但是儒家的不辱父母,只管这一世,佛教的戒律,能让父母累劫受益。这个就是区别。

  令证道果,这个是世间孝里面没有的,能够让父母得到真正的大利。

  前三点都是权宜之计,这一条才是根本真实的。

  如果你没有最后这一条令证道果的孝心,那么你即便做了前面的孝,也只是让父母拥有人天伪果而已,天福享尽还是要堕入恶道。

  【疏】次明以慈成孝者。复为三。一生缘慈。二法缘慈。三无缘慈。生缘慈者。观一切众生。如父母想。故梵网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作此观时。怨亲平等。于七种境中。次第与三品乐。以此调伏瞋恼悭嫉。乃至证得慈心三昧。凡与我有缘者。皆能为其拔苦与乐。父母恩最重。故与拔最在先也。

  前面是直接说四种出世孝,下面说了三种以慈成孝:

  生缘慈、法缘慈、无缘慈。

  生缘慈的意思,就是看待一切众生,都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把对方看作自己的父母。

  梵网经说,一切男子都是我的父亲,一切女人都是我的母亲。我生生世世都从中受生。

  你这样想之后,那么就能逐渐学会怨亲平等,对七种众生都能依次给予他们三品之乐。

  七境三品是天台宗的教义,蕅益大师深入学习了天台宗。

  三乐者。谓佛之乐为上乐。菩萨之乐为中乐。诸天之乐为下乐也。

  七品:

  一上品亲。谓己之父母师长也。

  二中品亲。谓己之兄弟姊妹也。

  三下品亲。谓己之朋友知识也。

  四中人。谓非己之冤。非己之亲也。

  五下品冤。谓曾害己之朋友知识者也。

  六中品冤。谓曾害己之姊妹者也。

  七上品冤。谓曾害己之父母师长者也。

  用这种方法来调伏瞋恼悭嫉,证得慈心三昧。

  凡是与我有缘的众生,自己都愿意为对方拔苦与乐。

  在这当中,父母恩最重,所以应当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有些名词我们不懂没关系,你学的越多,就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越多。

  我们要明白学习佛经的目的,不是为了去跟别人炫耀学识,而是为了坚固自己的信愿,让自己更加精进地走在往生极乐的光明大道上。

  法缘慈和无缘慈我们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师兄自己去看。

  【疏】何故约三慈成孝。以经中云。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当知不修慈力。莫成孝道。儒者亦云。无故而伤一昆虫。非孝也。无故而损一草木。非孝也。况佛道乎。又慈即是顺。顺法性故。顺即是孝。孝即是一切佛法宗要。欲孝父母。须顺三宝。欲孝顺三宝。须修孝慈。报父母恩。

  为什么说三慈是孝呢?

  经中说:常以孝慈,忆念累世父母。不修慈力,那就不成孝道。

  儒家都说,无缘无故地去伤害一只昆虫,那就是不孝。无缘无故地损坏一草一木,也是不孝。

  何况佛教呢?

  另外慈就是顺,顺从法性。顺就是孝,孝顺孝顺。

  孝就是一切佛法的宗要。如果你要孝顺父母,那就应当顺从三宝,依教奉行。如果你要孝顺三宝,那就应当按照佛法的教导,去修孝慈,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恩情。

  【疏】又三宝。即是父母。如骂意经云。佛为父。法为母等。又父母。亦即是三宝。如云。有二活佛。在汝家中。谓父与母。故梵网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今经以孝慈为宗也。

盂兰盆节在佛教中有什么含义?

  三宝就是父母。骂意经说:佛祖是众生父亲,法是众生的母亲。

  父母就是三宝。有人说:有两尊活佛,在你的家里,就是你的父亲和母亲啊。

  梵网经说:孝顺父母、老师、三宝,孝顺是至道之法。

  佛说盂兰盆经以慈孝为宗。

  【疏】四就事明用者。拔苦与乐。以为力用。拔饿鬼苦。与生天乐。此则就近略明耳。实则拔生死苦。与涅盘乐。拔滞寂苦。与游戏神通乐。拔二边苦。与中道乐。生方便土。名为净天。生果报土。名为义天。生寂光土。名天中天。大涅盘天。如此与拔。方是今经之大力用也。

  这部经有什么用途呢?从事相上来说,这部经的作用是拔苦与乐。

  把亲人从痛苦的饿鬼道超拔出来,给予生天之乐。这个是简单来说。

  实际上是拔生死之苦,给予涅盘之乐;

  拔除滞寂之苦,给予游戏神通之乐;

  拔除两边之苦,给予中道之乐;

  生到方便土,叫做净天;

  生到果报土,叫做义天;

  生到寂光土,叫做天中天,叫做大涅盘天。

  这样超拔,才是这部经的大用途啊。

  【疏】五就事判教相者。此是大乘方等教摄。二藏名义。菩萨藏收。旧云。属人天乘。在小乘藏。但泥得脱饿鬼。入天华光之文耳。小乘藏中。安得明十地大人。权现比丘等事耶。或曰。目连始得六通。正在十二年内时。本阿含教。奚方等。答曰。汝但知别五时。不知有通五时也。须约义理。定其部味。方无过耳。

  教相上来说,这部经属于大乘方等。

  有人说:这是大目犍连尊者刚刚得六神通,应该是在12年的阿含时内啊,应当属于阿含教,不是方等啊。

  蕅益大师说:你们只知道别五时,不知道通五时。判教要分辨经文的义理,确定所属的部和味,这样才不会有过失。

  【疏】次观心教相者。心具诸乘。心即是教。心名大乘。无不运载。一念观成。转教余念诸心心所。是名观心教相也。若不就事解释。不知如来教道所关。若不观心解释。不能一切时中。常修法供。经云。应念念中。常忆父母等。是教令观心。又云。年年七月十五日。为作盂兰盆。是教修事供。又云。一切佛弟子。当奉持是法。是双劝受持。良以众生。无始至今。既各有迷事迷理二种无明。各具恶业烦恼二种重障。故须事理并修。方能究竟拔苦与乐。愿佛弟子。思之修之。

  如果不依据事来解释,不知道佛祖教的是什么,如果不观心解释,又不能一切时中常修法供。

  经云:应当念念当中,经常忆念父母,忆念父母的恩德,这是教我们观心。

  又说:每年的七月十五,为父母做盂兰盆供僧,这是教修事供。

  又说: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这个法,这是劝我们观心事供都要一起修。

  众生从无始劫以来,有迷事迷理两种无明,各自具有业障、烦恼障两种重障。所以应当事理并修,这样才能彻底的拔苦与乐。希望佛弟子认真思考,精进修行。

  最后这段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时时刻刻都应当忆念报父母恩,孝顺父母,为父母拔苦与乐,然后每年七月十五可以为父母供僧做功德,让父母受益,早日往生极乐世界。

  经文出自:

  乾隆大藏经、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第0299部

  佛说盂兰盆经一卷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本类推荐

    相关应用

    在线算命
    2019运势 吉日
    在线抽签占卜
    配对*测吉凶